COD去除剂:水体净化的“化学卫士”
化学需氧量(COD)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核心指标,其数值越高,表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越严重。COD去除剂作为污水处理领域的“化学卫士”,通过gao效化学反应快速减小COD值,成为环保治理的关键工具。
作用原理与成分解析
COD去除剂的核心成分包括氧化剂(如次氯酸钠、双氧水)、絮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)及新型复合材料。氧化剂通过强氧化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,实现快速降解;絮凝剂则通过吸附、凝聚作用去除悬浮物和胶体,间接减小COD。例如,na米光催化技术结合微电解的复合型去除剂,可在10分钟内将COD去除率提高到90%以上,同时适应pH值3-11的宽范围环境,对温度、浊度变化具有强耐受性。
应用场景与优势
该药剂广泛应用于印染、电镀、造纸等工业废水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。以某厂为例,通过在排放口滴加COD去除剂,废水COD从300mg/L降到50mg/L以下,满足排放标准。其优势显著:无需改造现有处理设施,直接投加即可生效;总成本较传统方法下降30%,且污泥量减少50%;分解产物为无害物质,无二次污染风险。
使用规范与安全警示
COD去除剂需按实验确定用量,通常每吨废水添加0.2-1公斤,过量使用可能干扰水质检测。2019年浙江长兴某企业因违规添加氯酸钠类去除剂伪造数据,被生态环境部查处并罚款。因此,作业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,避免药剂与强酸强碱接触,严禁剧烈撞击以防爆炸风险。
上一条: 无
下一条: 污水脱色剂:工业废水处理的“隐形英雄”